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3月5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该局印发《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序推进博物馆、纪念馆恢复开放的指导意见》,要求全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属地政府疫情防控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坚持分区、分级、分类、有序开放原则,有序推进辖区内博物馆、纪念馆恢复开放。
《意见》指出,根据疫情风险等级动态变化情况,其中,明确为低风险区域的博物馆、纪念馆,经当地党委政府同意后,可有序恢复开放;中风险区域的遗址类博物馆的露天场所可逐步恢复开放,室内封闭展馆、展厅等区域原则上暂缓开放。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省各博物馆、纪念馆应制定《博物馆、纪念馆新冠肺炎防控与开放实施细则》和《博物馆、纪念馆新冠肺炎防控与开放应急预案》,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做好检测、消毒、信息采集等工作,并建立专门的疫情防控与恢复开放工作机制,防控设施不完善的博物馆、纪念馆暂缓开馆。
同时,疫情防控期间有序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可实行网上实名预约、观众错时、分批入馆,分散参观等措施,严控人员聚集,日接待量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50%,并确保观众参观时的间距达到1.5米以上。另外,各博物馆、纪念馆继续利用数字资源,通过网上展览、在线教育、网络公开课等方式,不断丰富完善展示内容。
【相关新闻】
线上观展,让博物馆“动”起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河南真‘中’,随便哪一件都是国宝级文物,这简直是央视《国家宝藏》的番外篇啊”“没有游客的博物馆具有别样的魅力”……3月2日,沿黄九省博物馆“云探国宝”直播活动由河南博物院领衔开播,短短一小时的直播便吸引了百万余人次“围观”国宝强势阵容。
相较于往年“博物馆里过大年”的热闹景象,今年春节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博物馆只好暂时“打烊”。在这样的背景下,催生了博物馆游览方式进行了一次革命性升级。我省许多博物馆借助互联网技术从“线下”转战“线上”,从局限于展厅看展到3D全景式展厅静态观展、线上课堂,再到直播看展、互动等“云观展”活动,不仅弥补了万千网友想要“出门放飞”的心愿,更让人看到数字化展览的广阔前景。
贾湖骨笛、云纹铜禁、汉代画像砖……3月2日下午两点半开始,沿黄九省博物馆“云探国宝”直播活动由讲解员徐冰溪、丁莹从文物的视角,以活泼有趣的语言从新石器时代讲起,解读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变迁,让网友们大呼过瘾。直播结束后,不少网友仍意犹未尽,“一个小时才讲到唐代,后面的宋元明清,明天有第二弹没”。
“沿黄九省‘云探国宝’直播活动是由第三方腾讯负责提供直播平台和技术支撑,也是黄河博物馆联盟与社会力量合作创新博物馆传播方式的一个成功实践。”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这次直播为公众解锁博物馆提供了新方式,让更多的观众足不出户就欣赏到高质量的展览,也为博物馆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将深入研究探索,让博物馆“动”起来,文物陈列“活”起来。
闭馆期间,博物馆除了利通过动漫、VR、AR等新形式、新技术,为观众提供数字化服务外,还积极谋求与社会力量合作,为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几天前洛阳博物馆就与中国移动合作,进行了一场“唐三彩馆”深度讲解的直播活动。
值得关注的是,许多博物馆原定于春节期间重磅推出的精品展览却因防控疫情搁置一旁,这不仅让主办方,更让观众深感遗憾。拿郑州博物馆来说,相继引进的“清高宗乾隆皇帝展”“法兰西的雄鹰——拿破仑文物(中国)巡回展”两大特展原本是为市民精心准备的春节文化大餐,却因疫情打乱了整个安排。当下,唯有化危机为转机,“云观展”无疑是最好的展示途径。3月2日、3月3日,郑州博物馆连续两天进行在线直播,除了讲解员解说,还邀请省实验中学名师与观众互动,带领观众来了一场深度游。
“与传统游览方式不同的是,屏幕背后的观众有不同群体,这对讲解员讲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没有纠错的机会。” 郑州博物馆讲解员李丹丹表示,线上讲解既要有新的思维模式,又要将日常讲解方式加以调整,需要更多的注重内容表达,即好的内容结合精彩的表达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李丹丹的同事谢响说,展厅讲解会涉及到各个年龄层和各种职业的观众,讲解员会根据自身的讲解经验面对不同的观众,形成不同的讲解风格和表述方式。但线上直播讲解和观众互动会有时间差,讲解技巧中的“设问”等方式就会相应减少。
纵观全国,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寻求线上的曝光。前不久,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良渚博物馆等全八大知名博物馆携手在淘宝推出博物馆“云春游”。据统计,吸引了近千万人次在线参观。
“直播时,游客可以随时互动,其效果自然比刻板的网上图片或者简单的在线看文物来的有趣的多。营造了比线下更有趣的参观氛围。”马萧林说,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将刺激数字博物馆的纵向爆发式增长,用户的需求将促使着博物馆作出更多的尝试来赢得受众。
【责任编辑:孙晓艳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