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居民消费升级、电商新零售崛起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农产品冷链物流规模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推进,作为贯通城乡的重要保障,农产品冷链物流正在迎来密集的政策支持。
5月13日,财政部和商务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 进一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以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为重点,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
5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将“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要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鲜活农产品低温处理和产后减损;完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整合优化存量冷链物流资源等具体措施。
多重利好政策加持之下,构建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已成大势所趋。
直面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困境,积极探索破局之道
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面临着“小、散、乱、弱”等现实困境,造成了物流环节冗余、物流时间增加、物流损耗增大、物流成本上升、物流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规模较小
目前我国冷链总体规模较小,人均冷库面积较少。冷链物流涉及多个主体、环节,服务商数量较多,组织化程度较低,单一经营主体受业务能力和市场范围的限制,获取利润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且极易导致冷链断链现象,食品安全与产品品质得不到有效保障,进一步制约了农产品冷链经营规模的扩大。
冷链物流集中度偏低
冷链物流产业链较长,直接资金投入和管理投入要远高于常温物流,而现有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并不完善,资金的使用也面临分散化、缺口大等困境,导致冷链物流集中度偏低,冷链行业还未形成“头部效应”,冷链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体现。
物流损耗率居高不下
农产品冷链仓库以单一温区为主,缺乏常温、冷藏、冷冻等多元服务经验模式;冷藏车辆运营不规范,存在大量冷藏柜非法改装等现象,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冷链物流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整体较低,低温农产品损耗率仍然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