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别让添加糖偷走健康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将在食品生产和制备过程中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和糖浆统称为“添加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绵白糖、红糖、玉米糖浆、葡萄糖浆等都属于添加糖。这些添加糖主要用于生产常见的汽水、果汁、乳酸饮料等包装饮料以及甜点、糖果等食物,日常的烹饪、煮茶、制作果汁和糕点也会用到部分添加糖。
我国居民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包括:烹调中添加的糖,来自糕点等加工食品的糖,还有来自含糖饮料中的糖。不同人群添加糖的来源有所不同,因此,减少添加糖摄入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烹调时少放糖 江浙沪等地的居民,在家庭烹饪一些菜肴时,会经常添加糖以增加甜味,是这个地区居民添加糖的一个重要来源。建议在烹饪时少加糖,或用具有甜味的天然食材替代。甜味食品添加糖的另外一个主要来源是包装食品、糕点和冰淇淋等食品,减少此类食品摄入,可明显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购买这类食品时,要注意阅读营养标签上的相关内容,选择含糖量低的食品。
喝咖啡时少加糖 如果喝咖啡加糖,一小包糖是5克,一天喝几杯加糖咖啡,添加糖的摄入量就会超标。因此,建议喝咖啡少加糖,或者喝原味咖啡。
不喝或少喝饮料 据估计,我国现有的饮料中,有一半以上的饮料属于含糖饮料。对于儿童少年来说,含糖饮料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之一,过多饮用会增加患超重、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此外,不少人在外就餐时喜欢选择含糖饮料,感觉喝白开水没有味道。饮料的甜味或其他味道能够刺激口腔味觉,增加愉悦感。建议将含糖饮料换成白开水,或者喝绿茶、红茶、菊花茶、大麦茶等,不仅使人在味觉上得到一定的满足,而且能够有益于健康。
婴幼儿食品无须添加糖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调查报告表示,从抽检的英国、丹麦和西班牙市面上的婴儿食品中发现,部分生产商在食品中加入果蓉等以增加糖分。若经常食用这些食品,会增加婴儿发生龋齿、肥胖等健康风险,建议禁止生产商在3岁以下婴幼儿食品中添加糖。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征求意见稿)》、《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征求意见稿)》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幼儿配方食品(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婴儿(1段)配方食品和较大婴儿(2段)配方食品禁止添加蔗糖,但在幼儿(3段)配方食品中并没有禁止使用。
国家发布相关减糖政策 为提高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口腔保健水平,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减糖”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方案》中指出,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要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也要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标签,提高消费者正确认读食品营养标签添加糖的能力。建议在食品标签上添加烟草风格的健康警示标签,如“喝含有添加糖的饮料易造成肥胖、糖尿病和蛀牙”。限制含糖饮料广告中出现误导性或诱导性的词语,如“更有益健康”“具有某种功能”等。